【靈修小品】「聖誕午餐」的反思〔作者︰譚錦榮〕
在剛過去的聖誕節,聖艾智德團體在全球各地的團體,均以它們的特色在12月25日中午接待它們的朋友:露宿者、窮人、長者及一些被人遺忘的兄弟姊妹。今年,我們整個團體共接待了超過三十三萬位朋友。他們是我們的貴賓、我們的家人,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主耶穌慈悲的面容。
今年,我曾與不同的團體成員分享了他們的「聖誕午餐」經驗;他們來自羅馬、巴基斯坦、印尼等地。他們每個團體均有不同的特色,例如:在食物的安排上及一些表演,以至聖誕禮物的內涵都會不同,但是,他們的動力來源卻是一樣,就是我們與嘉賓的友誼。
相較於是一個活動,我們更重視的是友誼。活動的安排如何?是否順暢?都不是我們首要的關注,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他們的被尊重,能夠以朋友的方式和我們相遇,帶給他們至誠的祝福!在一些地區的團體,雖然資源有限;但是, 他們仍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和朋友們一同慶祝主耶穌的降生。
可惜,現在的聖誕節已是一個商業社會的節日,也就是一個長假期。若你細心想想:我們每天經過的大街小巷,商場等地方,都會有慶祝聖誕節的裝飾,可能是熊仔、雪人、聖誕老人、熊貓等,卻沒有嬰孩耶穌。這好像一個沒有耶穌的聖誕節。
另一方面,聖堂是有馬槽的;但是,有些堂區,未到聖誕節已經放置了嬰孩耶穌,使耶穌好像早產嬰一樣,沒有了禮儀上的時間觀!當然, 我們不應只將聖誕節視為一個禮儀慶節,而是要將它變成一個能喚醒世人的愛的節日;因為,主耶穌為愛而降生在世。
面對現今社會及教會的需要,「聖誕午餐」的精神是十分重要。它向我們指出主耶穌降生的真義:祂為愛而生,為愛而降臨到我們的世界。當聖堂打開大門,迎接我們的朋友:露宿者、窮人、長者,及那些生活備受挑戰的兄弟姊妹時, 我們就看見在馬槽中的耶穌。他無助地躺在馬槽裏;但是,他那無盡的愛情,卻充滿了整個宇宙。當我們欣賞並尊重每一位朋友,親人時;並以基督的愛彼此相愛時,每人的面上均呈現出主耶穌的面容。那時, 再沒有悲傷、痛苦、難過;因為,一切都在主耶穌基督——和平之王的勝利中!
- 本欄作者:何家怡、梁偉才、梁達材、麥琬淑、譚錦榮和黃漱芳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