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壹百零伍)
正在南昌傳教的李瑪諾神父,得悉羅馬的塞威利納樞機離世後,非常傷心,該樞機是羅如望神父的好友,對中國的傳教事業非常熱心,希望協助羅神父在中國成立一座修道院。李神父續說,耶穌會在中國有許多傳教工作遇上挫折,祈求上主保佑在中國之傳教士,能夠一展抱負,而他們的德行也值得各人學習,鼓勵他們繼續堅持下去,他向會祖聖依納爵轉求代禱,求天主賜予奇蹟。
1604年,中國一共有超過200人領洗,當中包括一位高級官員及一人後來考得進士,他們在宮中的前途無限,而神父也交了不少朋友,愈來愈多人認識天主的道理。傳教士和教友也立下了良好的榜樣。
李神父在南昌給一名貴族領洗,他對於人死後的情況頗感興趣,他的下屬接觸天主教, 李神父給予對方一本天主教道理的小冊子,讓對方帶回去細閱,之後,他有興趣了解更多天主教道理,李神父給他講授,開展傳教工作。李神父表示,南昌處於南京和韶州之間,往還非常方便,而他仍一直學習中國的語言, 希望真正可以掌握這語言的精髓,在當地傳教時可以更加得心應手。
1610年,在北京的熊三拔神父向羅馬總會報告在北京會院所發生的事,該年是中國舉行會試之年,會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以甄選進士(等於西方的博士),只有舉人才可參加會試,而要成為舉人,必須先成為秀才,之後才有資格參加鄉試,中考者稱為舉人。在會試中,首名就是「狀元」。很多官吏和考生一早已聽聞利瑪竇神父的名字,希望能夠與他會面,前往探望利神父的人絡繹不絕,當時正值是四旬期守齋,非常忙碌, 分身不暇,利氏的好朋友李之藻患上重病,他細心地照顧對方。為此,李之藻非常感動,決定學習天主的道理,領洗入教。李之藻亦立了遺囑,捐款給利氏,作為在北京興建聖堂之用。當時只花了二十天時間,便把主要部分建成,外形非常美觀,當地人感到非常驚訝。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西安聖方濟各主教座堂 (圖:creative commons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