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生 ·活】中途加油站

期數
4227期
刊登日期
2025.02.21
作者
丘建峰
主曆
2025年02月23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神學生活與友人吃飯,她告訴我,前一陣子,在某基督教會決志了,會繼續受培育,看看是否真的會受浸。我恭喜之餘,不禁有點神傷。

因為,幾年前,她曾經參與某堂區的慕道班,還是我介紹她去的。朋友對人生一直有點迷茫,想尋找寄託,我便介紹她來聽聽道理。她來了一段時間,與我見面時,也覺得有意思,有所啟發。

終於,在收錄禮前夕,她就離開了。

其實開始之初,我已經向她表明,她很難可以領洗,因為她是離婚再婚者,而再婚對象並不是教友,真的要搞好程序,非常不容易。她也尊重我們的做法,亦不打算領洗,只是想了解人生。不過,到了收錄禮這階段,好明顯,她的存在就與其他人有分別,而她也感到這種格格不入,於是就離開了。

幾年後,她在某個基督教教會中,漸漸融入。開始是子女入主日學,而該教會的做法,是邀請父母參與主日學的教學。他們有一套完整的主日學教材,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布玩偶,每一次聚會,都有一段布偶戲,既有布玩偶,又有劇本,父母就可以扮演其中一個角色, 跟住劇本,向主日學孩子演出。

當朋友開始穩定地參與聚會,教會負責人就提出,她可以進入另一個階段,有一個適合她的聚會,而這個聚會,同樣有教材資料,負責主持的人,也是跟住內容來帶領他們。即使如此,朋友仍然是一個探索階段,相關的內容有宗教成份,但更多是引導參加者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開始一些具靈性的活動,逐漸習慣祈禱等等。

朋友雖然未決定是否加入,但她的星期天, 一家就固定參與教會聚會了。

過去很長的日子,我們的慕道班模式,都是以「準備好領洗」為主流的。雖然也有帶住疑惑的參與者,但大部分人都是「等領洗」,而不是在一個尋找的過程。過去,由於照顧這些乖羊都不夠人手,自然沒有時間空間再想其他。

但是,這本來就是一個要思考的問題:在堂區層面,我們是否有一些做法,為一些未有領洗打算,卻想思考人生的人,有所回應呢?再進一步,甚至如我朋友那樣,在技術上難以領洗,是否可以也提供一些靈性牧養呢?

近年教區推行「啟發」課程,某程度上回應了這些需要,但是,這是否足夠呢?究竟堂區的福傳使命,單純是引導人走完領洗路,還是天主的恩寵有不同的形式表現,領受的人有不同的階段,如果能否兼顧各種情況,即使不是一條直路走向領洗,也可以有些中途加油站,讓他們可以歇一歇、想一想呢?

同時,我們會否把情況想得徹底一點,堂區會提供一個較完整的路線圖,而每個規劃,也有足夠的內容,讓人容易主持及參與呢?都值得想想。


  • 塘邊鶴系列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