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工傷困境—關心工人的感召(下)

期數
4229期
刊登日期
2025.03.07
作者
謝旭雯
主曆
2025年03月09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工道自在承上篇( 見2025.02.23公教報)〈工傷困境— 關心工人的感召(上)〉,支援工傷工友的困境是處理他們的不安。工傷索償的過程既影響他們的身心狀態,也損害他們的實際權益。除了僱員補償條例的權益之外,工友更是為一位傷者,如何讓工友的身心均得到醫治, 同樣是一個重大的難題。

陸小姐(化名)原為酒店業專業人士,婚後育兒幾年後想重投社會,經朋友介紹成為一位展覽佈置搭建的臨時日薪員工。她在一次完結清場時,被巨大的背景板失重倒下壓中,因而受傷。陸小姐受傷後,由同事陪同前往醫院, 但公司拒絕為她召救護車。不知是幸或不幸, 陸小姐並無骨折,而是因巨大的物理壓力造成的全身筋骨歪斜。因傷勢不涉及截除或接駁, 骨科很快便安排陸小姐做物理治療與職業治療,然而,以她的全身歪斜狀態,身體難以發力,站立或持物每個動作都只能維持短時間。她除了由家人陪同外出覆診外,長達數月都只能困於家中休養,全日需要家人攙扶步行,卻仍被公司以質疑工傷為由逃避支付工傷假錢, 直至勞工處介入,公司才重新「按期付款」。及後,公司又提出一個不合理的和解金額,企圖與工友達成協議以終止工傷索償,陸小姐因而開始向外界尋求工傷程序的支援。

陸小姐差不多每個月總有一兩次憂心又無力地來電中心,表達各種治療有或無效、與家人相處時各種無力感、面對公司、勞工處與各種專科醫生時的乏力。畢竟身心狀態互為影響,儘管陸小姐得到家人諒解與照顧,但她仍滿有自責與無助,使她容易出現焦慮的狀況。當時筆者只能夠先安慰她傷勢,請她一定要好好先將身心醫治好,再去考慮怎樣去追究公司責任,因為久延傷勢必定令身體難以回復原有狀態。筆者在每次溝通之中,除了聆聽與疏導陸小姐的情緒,讓她感到被支持外,也開始建議陸小姐與家人發掘其他治療的方式。

及後陸小姐找到運動治療師安排照超聲波後,才慢慢找到對軟組織合適的物理治療方案,一個個部位重新糾正,陸小姐的情緒與狀態明顯從積極變成開朗自信,令她與勞工處之間的溝通都變得更為順利。然而,在她的治療療程才進行了三分之一,勞工處便安排判傷, 即由勞工處醫學組為受傷僱員進行「永久喪失賺取收入能力」度評估,俗稱「判傷」。這是一個本應在工傷工友「最佳理想康復狀態」下才進行的評估,勞工處卻要求陸小姐在新治療初期便進行評估,這使她一度回到憂慮狀態。幸好, 陸小姐的超聲波掃描報告成功被勞工處接納, 令到療程雖未完成,醫學組仍然具備足以呈現現階段傷勢的文件去做評估,並在之後成功約見「勞工處職業健康科」醫生,參考了最新的超聲波報告與完成相關檢查,而得以開出病假紙延續工傷假期。

筆者有幸能在陸小姐開始對工傷程序感到徬徨失措時,一直陪伴至今,讓她見醫生時不再感到啞口無言,認識到可以怎樣向醫生跟進自己的病情,到後來有了更多醫療與掃描報告令工傷追討的情況更明朗,也令她對康復與跟進工傷的索償更有信心。

筆者認為在跟進所有求助時,都需要時刻覺察天主的臨在,也覺察自己是否與工友同在。在支持工傷工友的過程中,更感受到工友的身心受困的處境,讓他她們從這處境中仍然能安然面對,覺察並照顧到完整的自己,當我們能安然臨在,便能慢慢依從天主聖神的帶領工作。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