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靈修的真諦〔作者︰陳永超〕
最近,我與一個學校團體經驗了一次靈修之旅。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寧靜的小島上,我邀請大家用心聆聽周遭的聲音,大家都不難聽到至少有七種不同雀鳥的叫聲,在我們耳邊此起彼落。雖然陽光普照,曬得我們有點熱,不過我們偶爾會感覺到有一陣清風吹過,天主用祂涼颼颼的手像扇子一樣搧一搧我們,給我們一陣涼意。
這次靈修之旅,令我想起在修院讀書時寫的畢業論文。當時我查根究底研究「靈修」這個字的由來,深入探討了「靈修」的本質。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保祿宗徒的書信中,指的是「屬靈的人」,也就是屬於天主的人。
在小島上,我們分成八組進行不同的體驗活動,但其實靈修的方式豈止八種?當我們相信自己與神有著深厚的連結,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可以成為靈修的機會。即使只是安靜地聆聽鳥鳴,感受清風,也是與造物主相遇的珍貴時刻。
其實,靈修不在於做些甚麼,而在於進行靈修的那個人。當你相信自己與神有一份關係的時候,你的一切生活都可以是靈修。就像當我們靜下來,聽聽雀鳥的叫聲,感受一下清風送爽,這些都已經是靈修了。
在這次旅程中,最令我深刻的體會是「化腐朽為神奇!」在這個小島上,處處都能看到這種奇妙的轉化。島上居民善用每一樣東西,無論是打風倒下的大樹,還是舊了的傢具,他們都能把它們變成令人讚歎的藝術品。一些本來破爛的地方,經過他們的裝潢,竟變得煥然一新,美得令人讚嘆。這讓我想到,我們從事教育工作,不就是在參與天主的這個「化腐朽為神奇」的工程嗎?
回憶成長的經驗,我們當中不少人可能都聽過父母說: 「你沒用的!」但要緊記,這「沒用」不是指你這個人,而是形容你當時沒有用腦的狀態。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已成為了有用的人,這不就是最好的「化腐朽為神奇」嗎?
當我們願意用腦思考,學習不同的語言和技巧,把簡單的事物變成精美的手工藝品時,我們就是在參與這個神奇的轉化過程。這才是真正的靈修——發現一切都是天主的祝福,相信祂賜給我們轉化的能力。
所以,無論你信奉哪個宗教,當你相信自己能把生命化腐朽為神奇的時候,這就是一次靈修的旅程,是生命成長的過程。願上主祝福大家,讓每個人都能在生命中找到更燦爛、更美滿的人生。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樞機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