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教足跡】利瑪竇中國傳教之旅(壹壹零)
期數
4230期
刊登日期
2025.03.14
主曆
2025年03月16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耶穌會會士找到利瑪竇神父的信件,寫於1601年,那時候,利瑪竇神父抵達北京,曾經致函明萬曆皇帝,稟告前來中國的理由:利氏解釋自己來自遠方國家,素仰中國地靈人傑,文物歷史久遠,自己乘船前來,船行駛了大約八萬里,共花了三年時間,才抵達廣東,其後前往肇慶,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字。利氏知道中國有許多聖賢的書籍,喜愛閱讀的他遂學習認識中國的經書典籍,並加以背誦,以領略箇中的意義。
其後,利氏先後前往江西至南京,在當地開展傳教工作,並從海外帶來貢品,在御前獻上貢品,包括耶穌及聖母畫像、聖經、由珍珠鑲嵌而成的十字架、自鳴鐘、《均輿萬國全圖》冊、三稜鏡、西洋琴、大西洋布疋、犀牛角等等。利氏表示,這些貢品並不珍貴,但它們皆來自外海,作為賀壽之用,希望明皇帝笑納,以保佑國泰民安。利氏續說,感謝皇上皇恩浩蕩,追求正義之道;利氏指自己製作儀器觀看天象,考驗日咎,所得之數據跟中國的古法吻合。他希望明皇帝不要嫌棄,接納所有貢品。
利瑪竇神父去世後,他的畫像被懸掛在羅馬耶穌會會院的客廳裡,在那裡,還有其他當時已列真福品的會士的畫像,包括依納爵和方濟沙勿略,而王豐肅神父則奉總會長之命,撰寫《利瑪竇神父行傳》,讓利神父的事蹟在中國流芳百世。的確,利神父在中國各地非常有名,更被當地人視為最偉大的神父和卓越的工人——傳教士。而金尼閣神父根據利瑪竇神父五卷日記,以拉丁文寫成《天主教傳入中國史》,該書籍更被翻譯成法文和德文。
摩拉堂神父從印度回到羅馬,他曾在中國協助利神父傳教,對利氏的言行極為推崇,並以他作為生活模範。
• 本文部分內容取自羅漁譯,《利瑪竇書信集(下)利瑪竇全集4》,光啟出版社、輔仁大學出版社,1986。
- 圖: 開封總教區耶穌聖心主教座堂(圖: creative commons 4.0)
• 編者按:「傳教足跡」專欄圓滿結束, 感謝每期細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