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區與堂區合辦愛德行動 為弱小者播種希望
![]() |
![]() |
(本報訊)全球暖化導致本港愈趨出現極端天氣,清潔工、速遞員、地盤工人等需在戶外工作的人士首當其衝。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勞委會)本年以「希望的撒種者」為主題,與不同堂區合辦愛德行動,包括設立「禧年休息站」,開放堂區空間予戶外工作者歇息用膳,並提供飲料和鎮痛膏藥等物資,讓他們感受關懷與希望。
勞委會培育及發展幹事黎汶洛表示,粉嶺聖若瑟堂為計劃「試點」之一,堂區善用聖堂旁邊的空間,每星期設置資訊站,向工友派發物資包,並連結社區商店轉贈物資。該會於3月9日與另一個試點、將軍澳聖安德肋堂合辦「福樂在望—希望的撒種者」培育活動,簡介香港的貧窮現況、禧年休息站的設立目的,並邀得夏志誠輔理主教從信仰角度帶領反思。
聖安德肋堂關社組組長柯美鳳謂,初步構思是在7至9月炎夏的平日下午,將堂區的室內活動空間闢作禧年休息站,現正招募義工協助, 稍後會舉辦培育課程及實地了解戶外工作者的需要,與義工一起籌劃具體服務,期望達致「雙贏」:「在幫助別人之餘,也培育本堂教友多點走出去服務,從而做到福傳。」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主任畢雁萍補充,勞委會著重工友身、心、社、靈方面的全人發展,希望他們在舒適的教會地方認識天主,得到心靈慰藉。
夏主教在分享時藉耶穌向撒瑪黎雅婦人要求一點水喝的故事(若四6-7),指耶穌透過成為貧窮弱小者,讓我們發現自己其實有能力幫助別人,從而敞開心扉,走出自己的困境,「當我們去愛的時候,便能成長,成為富有的人。」他勉勵眾人以持續的愛德行動回應耶穌的「渴」,活出基督愛的肖像。
賦權少數族裔
此外,教區勞工牧民中心的少數族裔服務於上月底遷往佐敦新址(下稱「單位」),由甘寶維副主教主持揭幕禮。服務使用者之一、尼泊爾籍的Sara Rai 於2023年中隨丈夫來港,直言經歷很大的「文化衝擊」,包括言語不通、生活節奏急促、居住空間狹小等。她雖擁有社工專業資格,來港初期卻只能當餐廳侍應,其後參加單位約半年的就業培訓,包括整合履歷表、儀容裝扮、面試技巧、模擬面試等,成功獲非政府機構聘用。她在工餘時會到單位當義工,協助翻譯、陪伴本地同鄉、教授急救知識等,以回饋這個「家」。
畢雁萍表示,單位將繼續與服務使用者同行, 協助他們發掘潛能,例如安排青年體驗模擬駕駛飛機、教導婦女烹調健康食品並「開班授徒」等,「不但是一種賦權,也能給予同鄉很好的示範作用。」(黎)
- 01 甘寶維副主教(最前排左二)為教區勞工牧民中心的少數族裔服務主持新址揭幕禮
- 02 夏志誠輔理主教在培育活動中作信仰分享
- 03 Sara Rai(左三)現為中心的活躍義工
- 04 來自多個堂區的教友參與勞委會的培育活動, 最前排左一為畢雁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