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禧年太原教區朝聖聖堂 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

期數
4230期
刊登日期
2025.03.14
主曆
2025年03月16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9C.01_500座落於山西太原杏花嶺區解放路178號的聖母無染原罪天主堂,是太原教區主教座堂, 亦稱太原總堂,其正主保為「無染原罪聖母」, 副主保為聖若瑟和聖方濟各。這座天主堂是太原市區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教堂。該堂也是2025禧年太原教區朝聖聖堂之一。

晚明崇禎年間,耶穌會會士金彌格(Michel Trigault)從絳州來到太原傳經佈道,並開始購置宅院建聖堂。自此太原地區天主教會逐漸發展起來。1870年(同治九年),意大利籍方濟會會士江類思(Bishop Luigi Moccagatta, 1809-1891 年)由山東代牧區主教改任山西代牧區主教。江類思主教在任期間,積極籌劃將主教公署遷入太原府城。1872年,原主教座堂及公署建成,位於大北門街路東,地址為現太原杏花嶺區解放路178 號。

義和團運動期間,太原天主教會遭受嚴重破壞。原主教座堂也未能倖免毀損。後此,山西北境代牧區意大利籍方濟會會士鳳朝瑞(Agapito Fiorentini1866-1941年)主教主持重建主教座堂,1903年動工,1905年落成,並於當年1231 日舉行祝聖典禮。當時除了建造教堂及主教公署外,還圍繞教堂建有修道院、教會學校、教會醫院等。文革期間,教堂鐘樓被毀,宗教活動中止。改革開放以後,教堂得以修復並沿用至今。

本頁圖片/檔案 - 19C.02_300太原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為羅馬式建築, 拉丁十字平面佈局,聖堂外通體鐵紅色,間以白色裝飾線條,頂部正中豎鐵十字架,三角形山牆上書「天主堂」三字,由兩隻雄獅拱衛;南北兩側鐘樓頂部為典型的羅馬式穹頂,其上飾有傳統中式四角攢尖亭,呈現中西合璧特色。教堂建築佔地1,400平方米,坐東朝西,堂面頂高20米。鐘樓高度約42米。正中為高十米的三角形山牆構成的山花頂,寓意「三位一體」的教理,其尖頂為四米高鐵十字架。三角形山牆下,呈「品」字形分佈神龕,有聖母、聖若瑟和聖方濟各的雕像。該堂可同時容納兩千多教友參與禮儀。

2004年,太原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該座教堂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8 1124日,教堂入選中國建築學會「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專案」。

• 文、圖:路易士


  • 01 聖母無染原罪主教座堂
  • 02 主教座堂內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