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希望大使」 啟動禮及派遣禮〔作者︰甘寶維〕
去年教區派了八位兒童到羅馬參加第一屆世界兒童節後,「教區兒童牧民發展小組」便成立了。今年踏入禧年,為讓兒童與家庭能善度禧年,將愛與希望由家庭開始,再推及至身邊人,特別是社會上貧苦弱小者,小組籌辦了一連串的學習、朝聖、慶典、活動、服務等,培育兒童成為「希望大使」,著他們在家庭、學校、堂區、社區等不同地方傳遞希望。
2月9日,我們在將軍澳聖安德肋堂,舉辦了一個朝聖活動及培育給主日學導師。目的是讓導師們了解和明白我們的理念,並與我們共議、與兒童同行,一起去走這「傳遞希望」的朝聖旅程。當天共有25個堂區50多位導師出席。這次經驗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來自不同堂區的導師能走在一起交流、分享,這是一件很美麗和非常難得的事。導師們在堂區總是默默耕耘,很少機會與其他堂區的導師交流,想不到這交流除了能互相學習外,也能彼此肯定和鼓勵,大家都非常享受這個交流分享的機會。
3月2日,我們在石硤尾聖方濟各堂舉行「希望大使」的啟動禮和派遣禮,共有25個堂區、93位兒童、88位家長、50 位導師及30多位義工,共260多人參與其中。三個半小時的聚會非常豐富,在宣佈「希望大使」啟動後,我們分開兒童和家長,各自聚會:兒童在導師們的陪伴下參與「希望之旅」的活動;而家長就參與「我是誰」的講座。緊接是朝聖導賞,最後是派遣禮。
兒童們透過遊戲去經歷「希望之旅」,明白「溝通」、「合作」、「分享」和「行動」的重要性,正如在派遣禮中所選讀的「五餅二魚」的福音故事一樣,耶穌行奇蹟讓五千男人及他們的妻兒吃飽。耶穌與門徒、門徒之間、門徒與小孩、門徒與群眾之間的確有不少的溝通和合作,而最重要就是分享和行動——小孩子願意將自己僅有的五個餅兩條魚全部奉獻出來給耶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分享的話,這個世界會變得更美、更有愛,也將會有更多的奇蹟出現。
家長們透過講座一齊去反思「我是誰」、反省「我的真正身份」,省悟到「我是天主所創造的」(參詠一三九14)、「我是天主的子女」(參若壹三1)、「在天主眼中我是寶貴的」(參依四十三4)、「在主內我是堅強的」(參斐四13)、「在主內我是被治癒的」(參谷五34)、「在主內我是被寬恕的」(參谷二5)、「在主內我是無所畏懼的」(參羅八35)和「在主內我是充滿希望的」(參耶二十九11) 這八個身份。
最後,兒童們透過派遣禮,與家長們一起步出聖堂,走進「希望之門」,象徵著要走入耶穌的心,走進社區,走向不同的角落,傳遞愛與希望。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樞機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