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理解《最終文件》的精神(五)〔作者︰鄭小慧〕
本期探討《最終文件》第一部分「共議同行的核心」中的第三分題——共議精神的意義與幅度(《文件》28-33)。
普世教會經歷三年的共議歷程,《最終文件》重申了「共議精神」(Synodality)與「共議性」(Synodal)的核心內涵,這兩者深深地植根於教會古老的集體議事傳統。歷史上,東、西方的「主教會議」(Synod)形式雖然多樣, 但其本質在於交談、分辨與共同決策。
當代的共議精神日趨成熟,強調基督徒與基督同行,攜手邁向天主的國度。共議性體現在教會成員之間的相互聆聽、交談與凝聚共識,彰顯基督在聖神內的臨在,同時共同承擔決策責任。這一精神是教會的核心,透過靈修更新與結構改革,促進更大的參與性與傳教使命,使教會更有效地散發基督的光芒,以回應當今世界的挑戰。
在共議的旅途中,聖母瑪利亞成為教會的典範。她彰顯了共議性、傳教與慈悲的特質,啟發我們學習聆聽、祈禱、默觀、交談、陪伴、分辨、決定並行動,順服聖言並回應窮人的需要。
共議精神為教會生活指出了三個關鍵面向:
1. 共融的本質:強調教會作為天主子民的同行與聚會,透過聆聽聖言、慶祝聖體聖事和兄弟情誼,實現全體信徒的參與與共融。
2. 結構與程序:從神學與教會法的角度看,共議精神體現在地方、區域與普世教會的結構與程序中,並藉聆聽聖神的引導推動教會使命。
3. 聚會與決策:由主管當局召集、主教主持的聚會,旨在分辨方向並作出具體決策,以履行傳教使命。
共議精神深刻地表達了教會的奧蹟與使命, 其泉源與高峰在於聖體聖事。作為教會生活與工作的方式,這一精神促進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 並揭示教會的共融實體。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共議精神並非目的,而是服務於基督在聖神內託付給教會的使命。透過親近所有人、講道、施洗與慶祝聖事,教會向世界傳播福音,成為在基督內共融的「有形聖事」。
牧者的權柄來自基督藉聖神所賜的特恩,與聖秩聖事相連,旨在建立教會的奧體並促進共融。共議精神提供了一種理解聖統職務的新模式,並邀請整個教會——特別是行使權柄的人——進行革新與轉變。
總結來說,《文件》強調,要使共議精神成為當代教會的核心,必須在全體成員中實踐「共議性」,促進相互聆聽與共同決策,從而推動教會的必要革新與轉變,履行其傳教使命。
•逢第二、四主日刊出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