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與布施:生命教育的實踐

刊登日期
2011.11.25
作者
陳麗珠/何榮漢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早前參與了香港教育學院舉辦的生命教育課程,該校現撰文分享有關經驗——編者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於二OO九年,開展佛化心靈教育計劃,盼望透過整合佛化宗教教育、生命教育、德育及公民教育等範疇,培育學生生命與心靈的成長。

為促進佛化心靈教育的發展,本校於二O一O至一一年度,參加了由教育局委託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承辦的「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在計劃同工的協助下,完成了一個整合常識、佛學、專題研習和視覺藝術的生命教育單元。

二年級常識科有「服務我們的人」這個單元,我們嘗試配合佛學科單元「布施」,讓學生從佛化價值的取向,感恩「服務我們的人」,而自己也學習成為「服務他人的人」。

在單元的架構上,我們以生命教育四個重要範疇:「知、情、意、行」作為教學計劃的目標。

在「知」的範疇,不單是認識到有「服務我們的人」的行業和有關知識,更學習何謂「布施」,以及認識到服務別人也是一種「布施」,布施是服務他人所體現的佛化價值。

在「情」方面,單元結合了專題研習的策略,而在研習當中運用「六何法」,不單是知識取向,更是接觸生命和情感,鼓勵學生訪問各行各業的人員,進行訪談,深入了解該行業的特質及困難,以及他們在服務別人的感受,並與視藝科合作,讓學生在視藝科上運用心思和技巧製作心意卡,向受訪者表達謝意。也閱讀動人的繪本《花婆婆》,讓學生明白勿輕小善而不為,鼓勵學生服務別人,也是實踐「布施」,小小的付出,可令世界變得更美。

在「意」的層面,希望鼓勵學生要立志服務他人,當中包括「小社會大搜查」,學生將自己於校內的服務與社會上服務他們的人員的工作作比較,並寫出該服務人員應有質素,同時以該些特質評估自己的表現。另外更為二年級學生舉行了服務承諾的儀式,讓學生立志服務他人,並樂於做到優良的服務態度,在一個簡單而莊嚴的儀式當中,學生立志培養良好的服務精神,並願意身體力行,服務他人。然後學習《花婆婆》,在工作紙上寫出立志做一件讓自己或世界變得更美好的事,鞏固學生持續實踐的行為。

在「行」方面,我們嘗試用一個簡單而有美感的方法,鼓勵學生做一個「服務記錄」——實踐承諾,於校內進行服務,每次服務後均可於壁報板的服務樹上貼上一個果實(黃色);另外,對曾服務自己的人表示感謝,亦可於服務樹上貼上另一種顏色的果實(紅色)。服務樹的成長象徵學生的努力,亦能表達對「布施」的人的感恩。

經過這個單元的實踐,我們嘗試將不同學科中的品德價值加以整合,以生命影響生命,令學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把這種品德價值內化,樂意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出來。學生有更多的學習經歷,有更深刻的體會,他們會願意實踐學習所得,把實踐的行為培養成習慣,把這些習慣逐漸變成為他們的價值觀,最終這種價值觀會成為他們心靈的支柱。

我們相信這顆心靈的種子,只要適當地加以灌溉、培育,它定必能在學生的心靈內滋長成果實。


 

  • 作者陳麗珠為佛教中華康山學校校長,何榮漢博士為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項目主任
     
  • 「點亮心靈」專欄 /本專欄由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統籌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