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傳播科技雙面刃
教宗方濟各於2月14日住進羅馬傑梅利綜合醫院接受治療,每星期皆收到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慰問信件, 意大利郵局表示,教宗自住院以來,每天收到的郵件重量較以往增加了150公斤!這些郵件通常附有圖畫或禮物,增加了郵件的重量。郵局經過檢查、分類和記錄後,便會送到傑梅利綜合醫院,最後送達教宗手上。這些親撰的信件、親繪的圖畫,固然滿載著對教宗的祝福和希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這數碼時代,還有這麼多不同年齡的人選擇以實體信件——這個傳統媒體來傳遞訊息。
在八十年代或以前,郵件是非常普遍的傳遞訊息載體,也是跟海外親友溝通的較廉宜方法。信件上的字體,不管是秀麗還是龍飛鳳舞,皆包含著濃濃的思念情誼,而收信人等候信件到來的那份忐忑和期待更是令人難忘。其後,傳播科技發展迅速,互聯網和電郵相繼出現,打破了地域的阻隔,同時縮短了時間,促進信息的傳送。
隨著科技發展,被視為落伍的傳播媒體在某些發達國家開始被淘汰,例如在北歐的丹麥,早在2023年已結束全球的信件郵遞服務。其國家郵政PostNord宣布,因著信件數量下跌了九成,決定在今年底全面停止國內信件接收和派發,結束400年來的信件收派服務。國內1,500個郵箱亦將在6月起開始拆除。根據資料,結束郵政服務後,最受影響的是長者及居於偏遠地區的居民,而這項決定亦將會導致逾千人失業,影響經濟發展甚至社會的穩定。
現在,實時的直播和通訊技術更趨成熟,聲音與影像同步放送,各人握著一部智能手機,便可以即時跟世界接軌,置身於地球村之中,不論是與居於地球另一半的親友聯誼,或是購物、娛樂甚至進修皆沒有問題。然而,溝通技術愈趨成熟,是否等於改善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兩者並非具有因果關係,當我們外出用膳時, 經常看到一家人聚在一起,但是各自「低頭」看手機, 甚少交流。我們更要特別留意那些未能掌握甚至接觸到尖端科技的長者、貧困者、邊緣群組和弱勢社群,要避免令他們成為數碼科技發展下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