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復活節——超越曆法的慶典
「復活節是屬於基督的!」這是教宗接見「共慶2025 復活節」(Pasqua Together 2025)計劃的代表時堅定的宣告,該計劃是一項由不同基督宗教傳統的平信徒協會與運動所發起的合一倡議。
復活節是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慶典,紀念耶穌基督的復活,以及生命戰勝死亡。多個世紀以來,由於西方和東方教會所使用的禮儀曆法不同,基督徒在不同的日期慶祝復活節, 但2025年將出現一個罕見的情況:東西方教會將在同一天,即4月20日,共同慶祝復活節。這一時刻為基督徒提供了合一的契機,但要永久統一復活節日期仍然面臨重大挑戰。
這分歧源於歷史和曆法的差異。西方教會(包括羅馬天主教會及大多數基督新教派別)遵循教宗額我略十三世於1582年推行的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此曆法旨在修正儒略曆(Julian Calendar)的誤差。而東正教會及部分東方禮天主教會仍然使用儒略曆或其修正版,導致東西方教會的復活節相差大約13天。儘管尼西亞大公會議(公元325年)確立了一套計算復活節的共同標準,但由於曆法的分歧,雙方無法一起慶祝復活節。
2025年的復活節在日期方面的巧合,使各教會領袖再次展開對話以尋求解決方案。他們渴望合一,確信共同慶祝復活節等於向全球作出有力的見證。然而,要達成共識仍面對重要挑戰,若要求某一方完全接受另一方的計算方式,必會遭到反對。若西方教會接納東正教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影響全球普遍使用的曆法;相反,若要求東正教會接受西方的計算方式,則可能被視為單方面強制改變而非共同決定。
另一種可行的方案,是雙方共同制定一種新的復活節計算方法,以擺脫歷史傳統的束縛,但這意味著偏離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決定,令人難以接受。復活節這具有重大意義的慶典,一旦在禮儀方面出現變更,往往會遭到抗拒,因為這牽涉教會長久以來的傳統和身份。
儘管困難重重,仍然充滿希望。2025年東西方教會的復活節在同一天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各基督宗派展開更深入的對話,加深彼此的了解。這時刻促使我們反思復活節的真正意義——基督戰勝分裂、罪惡與死亡。如果基督徒能在這天一同慶祝主的復活,那將成為最有力的見證,展示出基督徒信仰的團結遠勝於分歧。
現時東西方教會要一致地取得相同的復活節日期,尚未解決,但這次共同慶祝有助於持續對話,培養彼此合作的精神,並促進基督徒之間的善意。或許透過祈禱及對天主的信賴,這合一的時刻將播種希望的種子,日後讓所有基督徒在信仰與實踐上,一起宣告基督復活。(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