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教宗方濟各留給我們的寶藏

期數
4238期
刊登日期
2025.05.09
作者
馬諾言
主曆
2025年05月11日 復活期第四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KKP reNew-義筆教宗方濟各在任內寫了四份通諭與七封勸喻。他就任後兩年推出了《願祢受讚頌》通諭 , 今年是通諭問世十週年。不少人會把這通諭簡稱為「環保通諭」又或「生態通諭」,的確教宗在通諭裏透過融合科學實證和神學反省去說明今日全人類所面對的社會和環境危機。但更加重要的是,通諭的核心啟發我們作為「人」於今天的處境應如何彰顯天主的肖像。

在資本主義下的社會,「人」為了追求無限的經濟增長,都把弱勢群體和大自然視為資源而不斷地剝削。因此這個以利潤為中心的系統產生了氣候危機、貧富懸殊等等的生態和社會災難。「人」也變得自我中心, 往往因為追求自己的利益、方便和物質的慾望,對鄰人都變得漠不關心、若無其事,甚至盲目信賴科技能解決所有問題。「人」於這個意識形態下很容易陷入罪惡當中,慢慢遠離天主。

教宗在《願祢受讚頌》通諭裏面提到「市場傾向推崇極端的消費主義,為銷售貨品,令人捲入不必要的購買及消費這旋風中…… 購物永遠都是道德行為,而非只是經濟行為。為此,今天環境惡化的問題, 要求我們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206)當然我們很難完全離開主流的經濟和文化系統, 但社會上也有空間讓我們嘗試進行道德消費。透過了解製造過程和來源,我們能選擇一個符合尊重人權和愛護生態的貨品。與本地農夫和小商店的接觸,我們也可以開展與人對話,彼此連繫,建立相遇的文化。從教宗角度去看,科技經濟的發展一日千里,人的責任感、價值觀和良知應該也需要相對地增進。生活方式甚至購物本身是一個實踐愛德,彰顯天主的愛的方法。

「假若我們的內心欠缺對人類夥伴的溫柔、憐憫和關懷,就不可能與大自然及其他受造物有真正深度共融的意識。 」(#91)教宗也透過通諭向我們重申先知性和默觀式的生活方式是基督信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就是我們需要注意到一個亙古的教導,就是「少即是多」這個信念……事實上,新穎消費產品接踵而至,堆積如山以致使人心迷惑,阻礙人珍惜每件事物和每個時刻。」(#222 )因此「人」需要「回歸簡樸生活,佇足欣賞枝節瑣碎的事物,感恩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機會,靈性上超脫自己的擁有物,也不因匱乏而悲傷。」(#222

若果我們能過著簡樸生活,沒有太多物質和慾望佔據心靈,我們豈不是能騰空更多時間和心神去關心天主交託給我們的共同家園嗎?教宗方濟各留給我們的寶藏不只是一套生態神學觀,而是一顆明燈。這顆明燈讓我們能有效地省察自己的生活方式, 重新認識人是按天主的肖像而受造。這顆明燈也在這混亂中給人指示方向,引領我們能踏上邁向天主的旅程上,成為帶給整個受造界希望的朝聖者。

五月二十四日就是慶祝教宗方濟各頒布《願祢受讚頌》通諭十週年,在此鼓勵讀者們一起打開這個珍貴的寶藏。


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