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我們的教宗:良十四世
選舉教宗會議只用上兩天、經過四輪投票便選出了新教宗——來自美國芝加哥的雷普沃斯特,成為了歷史上首名來自美國的教宗。一般人對他著眼點在於:首先,他的美國籍除了讓我們即時聯想到華盛頓和林肯,另一就是近期無故大幅提高各國貿易稅項、性格專橫自大的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不過,美國籍的良十四世原來並非百份百美國人:他擁有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血統,晉鐸後奉派到南美秘魯皮烏拉(Piura)的丘盧卡納斯(Chulucanas)工作。1988年被派往秘魯第三大城市特魯希略(Trujillo)服務,其中在當地的貧窮郊區從事牧民工作九年,與弱小的弟兄姊妹為伍,為人謙遜,絲毫沒有半點傲慢,跟其國家領導人完全相反。
其次的關注點是,良十四世會否延續先教宗方濟各牧職期內已推行但尚未完成的工作,特別是以「共議同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擁有選舉教宗權利及出席了選舉會議的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於5月9日在梵蒂岡接受本報視頻訪問時表示,他與不少樞機對於新教宗在首篇演辭中談到「共議同行」感到高興,鼓勵大家「勇敢前行」,並要包容邊緣團體,這些非常重要。
梵中關係也是眾多人關心的其中一項議題,周樞機晉牧後,竭力使香港成為普世教會與北京之間的「橋樑教會」, 讓兩個互不連接的地方能夠接通起來。他在訪問中表示,新教宗曾經前往中國,認識中國的文化;他也認同先教宗對在中國之教會的路線,新教宗也強調循溝通和對話的模式而行。周樞機續說仿效昔日湯漢樞機(送給教宗方濟各佘山聖母像),自己給教宗良十四世送贈了一座細小的佘山聖母像,邀請對方別忘記在中國之教會及中國人民,新教宗點頭答允。他續說,會視乎教宗的需要,香港教區會在能力範圍內為普世教會與北京「修橋築路」。
新教宗選擇了良十四世的名號,據梵蒂岡新聞網報道, 此舉是向先教宗良十三世致敬,特別是他於1891年5月頒布了《新事》通諭,開創當代教會社會訓導先河。在這紛亂的世代,願我們也虛心地裝備自己,以同理心,去幫助、陪伴和聆聽邊緣社群,與貧窮和弱小者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