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深涌小堂(下) ——神聖的氛圍

期數
4241期
刊登日期
2025.05.30
作者
梁憬慧
主曆
2025年06月01日 耶穌升天節

本頁圖片/檔案 - 13A.01_350小堂內室的禮儀空間是以東西走向為主軸,仍保存著屬於梵二之前緊貼西壁的祭台,沒有跟隨傳統把祭台定位在東面,把堂門安排在朝西的位置。按傳統,神父是面向東方獻彌撒,因為東升的太陽象徵基督,照向西方驅散黑暗;而信友則從西方進堂走向東方, 寓意脫離罪惡, 棄暗投明(《梵二禮儀空間手冊》,附錄)。

內室的裝飾是在去年為重開小堂而訂製的, 包括四件藝術品:掛在祭台壁的十字架、鑲在兩旁原有窗孔上的彩玻璃,和掛在祭台對壁的三王來朝畫像。

既然太陽東升象徵基督真光進入世界,那麼把三王來朝畫像安置在東壁上實在非常恰當,何況三王是來自東方的「希望的朝聖者」。慶幸重建小堂時沒有像前室一樣開了一個東門,反而在兩扇窗之間留下大片空間, 讓如今可以掛上這幅畫像。這事絕非七十年前能預見,應該是全知的天主所安排, 「若不是上主興工建屋,建築的人是徒然勞苦」(詠一二七1),一切掌握在祂的跨代計劃之中。此外,畫像兩旁的窗孔並非高低一致,這樣的瑕疵正好象徵耶穌是降生在不完美的世界之中。本頁圖片/檔案 - 13A.02_500

朝耶路撒冷方向望著西壁祭台,陪伴十字架兩旁是透出七色光華的彩玻璃,上面的人物分別是聖母瑪利亞和洗者聖若翰。與其說耶穌是懸在木架上,他更像似站立著背起十字架,「受難時伸開雙手,以戰勝死亡,宣示復活」(《感恩經第二式》,頌謝詞),悄悄地向注視他的人訓誨說:「誰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不配是我的。」(瑪十38

有一回我在小堂內參加朝聖者彌撒,主祭在臨時架設的祭桌前,面向信友面向東方獻祭。彌撒後,我凝視著祭台壁,驀然景象幻化成末日時,千千萬萬獲得救恩的人由聖母和洗者若翰帶領著,團聚在羔羊腳下,心內立時湧現出一股渴望, 祈求他日也能跟這群得救的人相聚在天國淨土。

原本以為禮儀空間擺脫了傳統的格局,如今卻因為擺設了藝術品而有了新的解說,還加強了禮儀空間的神聖氛圍。當我的眼目來回遊走東西兩端的畫像,默想耶穌的降生、救贖和再來時, 心神不禁泛起讚美的禱詞:

「願上主的聖名受讚頌,從現今直到永遠無窮!

從太陽東升直到西傾,願上主的聖名受讚頌!」(詠一一三2-3


  • 01 東壁三王來朝畫像
  • 02 西壁祭台及裝

古道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