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教宗為和平作見證
聖伯多祿聖保祿瞻禮召叫教會回歸根源,重拾伯多祿勇敢的信德與保祿誨人不倦的福傳心火。兩人的殉道成為基督徒使命與合一的種子,這瞻禮不僅是歷史追憶,更是使命。當世界再度陷入戰爭與分裂的陰霾,我們更應銘記教會的基石正是建於這些殉道見證,他們為和平而非為權力獻上性命。殉道者的遺產由繼任人傳承,特別是教宗繼續塑造這個分裂世界的道德良知。
今年,我們在被衝突籠罩的世界裡慶祝此瞻禮,例如俄羅斯與烏克蘭及中東的慘烈戰爭、政局動盪、核武威脅重現,情況仿如上世紀。面對這全球局勢,教宗再度為和平發聲。教宗良十四世承繼先教宗們的衣缽,就任後首次公開講話便以和平為主題,其後更提出「先解除心靈武裝,方能解除軍備武裝」的呼籲,重燃世人對宗座先知性聲音的期待。
從伯多祿對信仰的謙虛表白,到保祿在基督內跟萬物重歸於好的宇宙視野,教會的宗徒根基從來不是世俗權力的堡壘, 而是根植於和平福音的靈修。如今教宗良十四世正延續這傳統,呼應著聖若望二十三世在《和平於世》通諭中的願景,或是教宗方濟各堅拒核武的道德立場。
隨著戰爭持續肆虐,教宗清晰的道德立場尤為世界需要。教會提供了一些軍事聯盟或外交協議都無法保證的東西,就是一個基於每個人尊嚴和良知優先於意識形態的和平願景。近代歷任教宗們持續提醒世人,和平並非政治上的權宜之計,而是福音的誡命。教會提醒我們牧者、教友及掌權者要摒棄權力的誘惑,擁抱對話、慈悲與正義的生命之道。
聖伯多祿與聖保祿提醒我們:教會的使命誕生於帝國與死亡的陰影下,卻因信仰的見證者敢於宣揚生命而永存。現在, 人類再次面對武器的威脅,教宗的聲音在全球的眼中微弱,在聖神內卻剛強,與宗徒們的呼聲和應:「放下你的劍!」在宗徒們瞻禮日,讓我們再次委身於教會最真的傳統:不是揮舞權柄,而是締造和平。
願伯多祿的繼承者繼續追隨漁人的足跡,向權力勇敢地述說真理,在時代的驚濤駭浪中撒下和平之網。「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被稱為天主的子女。」(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