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紀年三十年實驗室經驗

刊登日期
2012.01.27

教區學校聯會在剛過去的十二月舉行周年大會,席間頒發長期服務獎,本期介紹其中兩名投身教育工作多年的得獎者——編者


紀年於高主教學校任實驗室技術員達三十年,他感謝學校給予極大自由度,讓他發揮對科學的興趣;另外學生對研究的認真亦令他印象深刻。

宋氏主要負責中六及中七兩級的物理及化學科,工作包括預備儀器、協助老師做示範,另外亦要兼顧學校影音儀器上的支援。他表示能在學校工作這麼長時間,工作地點只是其一考慮,「整間實驗室也屬於我,自由度較大,亦有自主空間給我發揮對科學的興趣。」他說這才是最重要因素。

學校每年也會舉行「科學週」,也有「聯校科學展」,學生會找不同題材發揮創意。當學生有奇怪想法時,宋紀年會與老師在旁扶他們一把。「我們知道有些創意是可行的,有些卻是我也從未接觸過,故要不斷嘗試。」其中較為深刻的經驗就是為學生煲薑醋以研究其是否有效骨膠原,宋直言被同學們的投入所觸動:「當時學生要早上七時半帶豬骨回校,看到他們的投入及團隊精神,縱使我要忍受煲醋的氣味,也很開心能幫助他們。」



陪伴學生奇想成真

比較三十年期間的課程以及學生的不同,宋紀年表示,學生質素方面,以前的學生於成績及操行上比較優勝,更挨得苦,相對亦較尊師重道。課程方面,他比較前年末代會考和三十年前的水平,不諱言前者較淺,但其涵蓋的內容則比較實際、接觸層面亦更大;以前較著重理論,現在即較著重生活化,如研究提款卡、手提電話等實用物件。

宋紀年理科出身,中五畢業後曾做過其他行業,最後投身實驗室技術員行業,並繼續於當時的理工學院修讀「實驗室課程」。他說,實驗室工作需要在職訓練,很著重培訓過程。

他雖半生圍繞科學領域,但看事物也有感性一面:「人始終是感情動物,而感情不可量化;如日本地震發生,科學層面上我們可以提供數據證明海嘯如何形成,但對於其中生命及財產的損失,我很有感觸。」



由極端無神變為較開放

對於宗教,他由以前的極端無神論變為現在抱持較開放的態度。「以前很崇拜科學解釋,但 隨著年紀漸長,知道很多現象科學家仍解釋不到,讓我了解到看事情不能太死板。」他覺得學校對宗教的態度比較開放和自由,員工亦不會因是公教徒而被優待。

宋紀年有一子一女,但他未有刻意培育他們在科學方面的發展。「我不會刻意叫子女讀某些科目,我只以他們的興趣為依歸,不會強迫。」

他尚有五年便退休,對於將面臨的人生大轉變,他直言有太多不捨:「看著自己開展的系統或項目於退休後會由同事接手,不能參與的感覺會很失落。」雖有不捨,但他想到以後能放下包袱,也許退休於他也有其積極一面。(鄒)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