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節鼓勵中小學生

刊登日期
2012.06.29

(本報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公共圖書館,六月廿八至七月十五日舉辦第九屆香港文學節,當局在文學節前為中學生舉辦了「文影共舞」短片創作比賽、「深情絮語」情書徵文比賽;又為小學生舉辦文學作品演繹比賽,以推廣閱讀及創作。

「深情絮語」情書徵文比賽中,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中五生梁莉姿獲得冠軍,作品是一封寫給好朋友的信。梁莉姿六月二十日說,信中她向好朋友傾訴自己的失意經歷,以及懷念她倆一起的日子及所許下的諾言,「大家都在準備公開試,少有相聚機會,完成作品後也有交給她看。」

梁莉姿表示,以書信形式寫作,容易說出一些難以啟齒的說話,較新詩、小說或散文更能表達內心的感情。

五名就讀聖保祿中學的中五學生,則製作六分鐘短片演繹本地文學作品,贏得「文影共舞」短片創作比賽冠軍。負責教師熊嘉榮六月廿二日稱,是次學生的創作源自本地作家西西的《縫熊志》,短片將小說中虛構的愛縫紉小熊公仔活現於鏡頭。

熊嘉榮指出,為尋找合適題材,學生經常到圖書館閱讀不同書籍,從中認識了不少本地作家的文學作品,「文學創作除了以文字表達外,亦可透過不同的媒體演繹,多元地表達作品的美學元素,學生可以透過不同手法表達文學藝術。」

此組別中德貞女子中學和德望中學則獲得優異獎。

另外,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派出兩隊學生參與文學作品演繹比賽(圖見十六版),結果小五生羅皓謙及梁臻熙取得優異獎。有份安排學生參賽的教師陳錦華六月廿一日稱,活動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及提升自信心。

陳錦華指出,比賽題材以「港童」為焦點,學生以對話形式帶出故事內容,並配以表情及動作來演繹。她稱,故事選自《港孩心語2爸媽,快來救我!》中的「『大鬧』粥?店」,描繪「港孩」特質,從而提醒學生學習自理、不要事事依賴家長。

她稱,參賽學生多在午間時段到圖書館練習,期間吸引到其他圖書館使用者駐足觀看,「起初他們對被人觀看排練感到害羞,為訓練他們的自信心,校方遂安排他們賽前在全校同學前演出,令他們漸漸習慣。」陳錦華指出,校內學生看過演出後,對故事內容很感興趣,紛紛借閱此書,間接推動閱讀風氣。

文學作品演繹比賽由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容朗維取得冠軍,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何嘉晞得季軍。(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