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生命教育研討會

刊登日期
2012.10.26

(本報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舉辦的生命教育研討會上,有講者參與社會幫助青年在生命中成長;這份培育工作是由學校與家庭共同負起的責任。

這次生命教育研討會探討香港生命教育的議程,多位來自全人生命教育學會的成員演講,不少參與二○一二至一三年度的「協助中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的教師出席。計劃中十六間學校當中,包括兩間天主教中學。

上述計劃開學禮於同場舉行,該計劃統籌主任鄭漢文博士,副統籌主任、主領心靈教育組的關俊棠神父等參與。

對於實行生命教育,中大優質生命教育中心主任龔立人在研討會稱,關懷社會也能夠體現生命教育,教育工作者應讓青年了解到,人每個行動都離不開社會幅度。

龔立人教授稱,生命教育既在課堂傳授,也體現於社會服務及參與社會,「與社區、社會、與家長建立關係,生命教育議題應具備闊度」。

他說生命教育不應私人化,應從自己的生活走到社會,他鼓勵青年透過參與社會和服務社區去成長,反對興建高鐵的苦行與反對國民教育科行動便見證了生命教育。

另一講者、從心會社社長吳思源強調生命教育應從家庭做起,他肯定學校的生命教育,但指出家庭「不應將生命教育外判,讓學校獨自承受壓力」,須教導子女面對逆境,學會自律和珍惜大地,對生命保持敏銳度。

這位資深教育工作者說,社會將生命「外判」,把長者推給安老院;媒體「物化」兒童,只著眼於父母養育子女的成本,這些都是本地生命教育要面對的困難。

談到生命教育的內容和框架,鄭漢文說,它可以包含身體、心理、社會和靈性等幅度,幫助青年管理好身體和滋養心靈,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關心超越價值和靈性成長。

討論環節上,有與會教育工作者認為,本地教師生命受忙碌所困擾,實踐生命教育並不容易。吳思源認為,生命教育可融入各個科目當中,例如借助詩歌反思生命。(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