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多音字陷阱──「聽」

刊登日期
2012.11.02
作者
秦思

「聽」是個很普通的字,可是也有兩個讀音,而且不同的讀音本來是表達不同的字義︰

念平聲──較古老的字詞書的反切注音作「他丁切」,普通話念「tìng」(陰平),粵音念「ting高平聲」或「tεng高平聲」。

念去聲──較古老的字詞書的反切注音作「他定切」,普通話念「tìng」(去聲),粵音念「ting高去聲」。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中華新字典》和《商務新詞典》的解釋,「聽」解作用耳朵去接受聲音時,一律念平聲。

念去聲的「聽」,這三本詞典,只解作任憑,如聽憑、聽其自然、聽任或聽便等。不過,這三本詞書在這個讀音的後面都註上「舊讀」,表示這個讀音已不適用於現代漢語了。

可是,若打開《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聽」這個字古代的平聲讀法(他丁切)和去聲讀法(他定切)卻並列一起,似是相通的讀音,同時也沒有指明去聲讀法是舊讀。

我們在禮儀或祈禱中,常會碰到這個「聽」字,像「他的耳朵立刻就開了,聽得見了」、「求主側耳俯聽」、「求主垂聽我們」……領經者該念平聲還是去聲,才不出錯呢?

我認為穩當保險的讀法是把「聽」念成平聲,因為在日常生活交談時,大家很少會把這個字讀成去聲的。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