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貧窮問題研究:支援兒童發展有利學習
刊登日期
2013.01.11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十二月公布研究結果,發現本港的兒童貧窮問題嚴重,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社會應為貧窮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避免跨代貧窮的出現。
研究發現,本港的兒童貧窮問題嚴重,其中低學歷家庭、單親家庭及新移民家庭中,貧窮兒童比例更是全港家庭貧窮兒童比例的幾近兩倍。
負責研究的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周基利教授提出,在教育政策方面,當局應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向貧窮兒童傾斜的配額制、向有較多貧窮家庭學生的學校增撥資源以幫助弱勢家庭的學生等。
這次研究是根據政府統計處提供的二O一一年人口普查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全港約有兩成六的兒童(十八歲以下人士)在貧窮線(即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以下,推算全港貧窮兒童約有二十七萬五千多名。
研究又發現,貧窮兒童在葵青、元朗、觀塘、深水埗、黃大仙、北區、屯門及離島等區份出現的比例亦較全港貧窮兒童比例為高。周基利教授認為,數據反映本港的兒童貧窮問題主要集中在資源較為匱乏的弱勢家庭,情況值得關注。
周基利教授說:「兒童的成長很大程度會受到身處的環境影響,特別是貧窮的環境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更大。」周教授建議,政府應為這類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援,減低貧窮對兒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要紓緩有關問題,周教授表示,日前召開首次會議的扶貧委員會應制定長遠消滅兒童貧窮的時間表及目標,並為貧窮兒童提供現金援助。他又指出,要為這類家庭提供就業訓練及輔助、高質素托兒服務、教養子女技巧的訓練及針對兒童智能和情緒發展的課程,亦有助紓緩兒童貧窮問題;平等的教育機會對減輕貧窮問題亦相當重要。
長遠而言,周教授認為政府有需要檢討自二OO四年起,申請綜援須居港滿七年的規定:「雖然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有關課題備受爭議,但在貧富懸殊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以理性的態度去檢視有關政策仍然是必須的。」(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