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教書院社會服務團
刊登日期
2013.07.05
香港是個極度資本主義的社會,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之一,但諷刺的是同時被評為全球貧富懸殊最嚴重的地方。貧富懸殊是自由經濟發展的代價,在這個社會環境下,人如何能行使他們的自由,改變他們在自由下的價值呢?透過計劃,恩主教書院社會服務團希望啟發學生一顆關懷的心,以撒瑪黎雅人的故事為鑑,看見、聽見及感受到別人的需要,並以行動作回應。
恩主教書院社會服務團五月中結束在大埔區舉行的基層勞工體驗活動,活動包括考察及探訪家庭,期望建立學生關懷貧窮人的意識。
在三月的首次體驗中,服務團為讓學生建立對基層勞工的認識,安排學生前往大埔區內進行不同任務,包括執拾紙皮、在街道上清潔香口膠、「露宿」二十分鐘、於垃圾桶內尋找食物等,這一切都是模擬今日香港社會貧窮人的生活現況。
學生體驗後作分享,表示這些拾荒者實在需要社會支援,尤其是心靈上的支援,他們為了生存已將自己的尊嚴放下,學生亦反思自己如何能為這一群人付出。
這次體驗後,學生建立了同理心,願意走進他們的社群,進行探訪以了解真實情況。過程中,學生發現弱勢社群並不是想像中的沒有尊嚴,他們的生活也有快樂的時候,而且他們對生命有一份積極的渴望,這啟發了參與學生反思自己的生命價值。
第三次體驗安排學生宏觀地了解社區狀況。學生在大埔區內進行考察,透過觀察住宅建築特色、商舖運作、人文活動及城市規劃變遷等特徵,他們發現區內的居民、小商舖僱主已逐漸被邊緣化,這種現象是誰的責任,學生對此亦有一番深刻的反省。(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