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裡尋祂】清零還是在一起?〔作者︰周守仁主教〕

刊登日期
2022.06.30

共用圖片/檔案 - 眾裡尋祂「動態清零」的政策在我們耳邊響起了好一段日子。在可怕的第五波疫情前,它有效地在香港遏止了新冠病毒的傳播。這曾奏效的政策終於遇上了對手。這政策經長時間執行後,本地經濟和民生已出現了負面影響。試想調整一下這些安排又是否合適?

我不打算在這裡深入討論這政策。我想探討的是,我們如何以將病毒作為隱喻,來看我們自己內裡和團體中的陰暗面。

有意見認為從2019年開始,本地社交媒體頻密地出現尖酸反駁的言論、甚或相當冒犯。這現象遍及不同層面,包括天主教徒身上。這個越界現象的背後,是未獲正視的痛楚和傷害,衍生成為憤怒、不信任、仇恨和彼此間嚴重的分歧。它有如變種新冠病毒 Omicron 爆發,所有界別都受影響,奪去眾多性命。實在需要有所行動,以減慢甚或制止它的滋生。

若把陰暗面視為深深影響著個人和社群的病毒,參考動態清零模式,我們又當如何遏止病毒,回應受害者的情況,以至按其嚴重程度和迫切性,妥善處理陰暗面給他們帶來的傷痛?

傷痛和分裂,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絕大部分人。不能單靠司法制度去處理傷痛和分裂帶來的後果,而是要靠生命接觸生命,讓我們作為人來回應人性當中的那份脆弱。面對不同的受影響群體,我們先要重新連結彼此間的人性,然後才可一起回顧以往的過失,讓這個過程變得有建設性和有所幫助。

看看在以往幾波疫情的打擊之下,香港人仍然樂於捐出物資和資金,彼此幫助。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大家就是同一個團體,在獅子山下互相扶持。我們需要時間和空間,讓這份團體感發展得更深更廣。我們教會自然樂於相助,但當中也需要其他的社會體制、特別是政府,造就這美好的發展。

我們不能夠期望重建和治療的效果能夠短時期內遍及香港,在標誌著修和的黎明來到之前,我們要接受自己和社會得與陰暗的影響共存。這不代表我們要跟陰暗交朋友,而是,不要對身受陰暗影響的人作出強烈的反彈。這些人需要我們的諒解、憐恤、耐性、信心和希望,讓他們能夠開展治癒的過程。辱罵或懲罰他們,卻沒有積極和適當的協助,對帶來治癒是沒有幫助的。

當我們的愛在個人和團體層面傳送給有需要的人,社會團體亦可以重新得力,好讓我們在黑暗中一起走出來,茁壯成長。這樣,我們便可以坦誠地回看昔日的過錯,容許深層次的療癒,及長遠的發展。讓我引述作家 Warren W. Wiersbe 一段很有洞見的話來總結這篇文章:「真理沒有愛是冷酷,愛沒有真理是虛偽。」

 

  • 本專欄每月首主日由周守仁主教執筆,其餘主日由四位副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蔡惠民神父、甘寶維神父、陳永超神父)輪流執筆。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