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魯伯神父宣福30周年 訪慕尼黑地下墓 德國首座集中營

期數
3843
刊登日期
2017.10.13
主曆
主曆 2017 年 10 月 15 日 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本報特稿)本年是德國耶穌會魯伯神父(Rupert Mayer)宣福三十周年,早前初訪慕尼黑,到過真福墓前,更認識這位殉道者堅決反對納粹及獻身窮人的德行。

魯伯神父生於一八七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當上隨軍司鐸,他勇於照顧戰場上的傷者,受到士兵的尊敬,其中為人傳頌的一幕,是傷兵無助地躺在戰場,可惜醫護人員未能走近,突然有人出現並著傷兵不要出聲——那人便是魯伯神父。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的同時,魯伯神父亦失去了一條腿。後來他獲指派服務慕尼黑的聖母會(後來的基督生活團)和明愛。

納粹黨隨著希特拉掌權而在德國興起,魯伯神父很早便認清問題,三十年代開始大力反納粹。一九三七年四月,柏林的納粹爪牙「蓋世太保」禁止魯伯神父公開演講,兩個月後神父犯禁而首次被捕,同年七月法庭判他惡意攻擊黨和國家並濫用講壇罪成。

重獲自由後,魯伯神父便一再被捕、收監、遭軟禁,亦試過被送入集中營,但後來納粹黨不希望他在獄中殉道,一九四○年便改把他軟禁在一所隱修院中。

魯伯神父對抗納粹無懼收監

至了一九四五年,盟軍戰勝納粹,魯伯亦重獲自由,但在不足半年間,十一月一日諸聖節,奉獻彌撒時神父中風,安逝在祭台前上,享壽六十九歲。

魯伯神父面對不公義政權固然硬朗,而他對民眾則滿有牧者心腸,當教友有需要,他總樂意相伴。早於二十年代,他在當地火車站開彌撒,便是懷著「教會當跟隨民眾」的信念。

魯伯神父離世後四十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他列品真福。來自波蘭,同樣經歷極權和戰爭的若望保祿二世, 便曾特別提到在戰爭中與在集中營內見證信仰的司鐸,一直影響著他的聖召,這包括魯伯神父。

集中營這充斥黑暗與屠殺的地方,卻也保存著人性的美善。

在慕尼黑,短短一段舊城區路徑,便有著最少四間具歷史意義的教堂,包括魯伯神父服務過的聖彌額爾堂(由耶穌會神父打理),以及他遷葬的公民會堂聖堂(兼設有一間介紹魯伯神父生平的小型展館)。

但令人別有一番感受的,卻是如今座落慕尼黑市郊的達豪(Dachau)集中營後方的幾座教堂和宗教場所,因為這都是修補集中營所造成創傷的地方。

達豪集中營囚政治犯

一九三三年,納粹黨成為德國最大政黨,希特拉出任總理。同年三月,慕尼黑的達豪建成了全國首座集中營, 可容納五千人,專門囚禁政治犯。達豪也成為了往後其他集中營的原型。

隨著盟軍戰勝德國納粹,此集中營一九四五年結束後,曾用作收留無家可歸的難民之所,往後亦成為集中營紀念館。

六十年代開始,紀念館內開始建立不同的宗教建築。

最先是一九六○年的天主教小堂(Christ’s Mortal Fear),其中曾囚禁於此營、後來成為慕尼黑輔理主教的Johannes Neuhäusler,在建立此小堂時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九六○年世界聖體大會在德國召開時,大會其一主要活動,便是正式祝聖此小堂。

一九六四年,加爾默羅一批隱修女入住集中營遺址, 成立了團體,取名聖血會院。會院設有一個小聖堂和一間書室。到訪當日,碰巧一位隱修女正打理小堂,簡單問好之後,修女特別寄語,她們臨在於此紀念館別具深意,更者,她們每天也為世界的和平、人類的修好祈禱。

紀念館內的基督教修和教堂,在建築上同樣很具特色。一九六七年,曾經被囚此集中營的馬丁尼拉莫牧師(Martin Niemöller)出席了開幕禮並致辭。尼拉莫牧師是認信教會的創辦成員之一,後因反納粹而被判叛國。同年啟用的,還有猶太人紀念館。及至一九九五年,集中營紀念館內亦開設了俄羅斯正教會的會堂。(植) 

廣告